您当前位置: 首页-资源 > -正文

大佬朋友圈互怼,AI大模型到底是不是创业者的乐土 最新消息

来源: 三易生活2023-06-29 05:58:56

AI大模型如此多娇,已引得无数大厂竞折腰。在此前经历了数年的低潮期之后,ChatGPT的快速崛起也让许多人重新燃起了用AI改变世界的希望,如今百度的“文心一言”、阿里的“通义千问”、腾讯的“混元”、京东的“言犀”、360的“360智脑”,国内市场AI大模型赛道几乎已经不能再热闹。

然而就在近期,AI大模型的热度却好像掉头向下,网络上“吹冷风”的观点一夜之间也多了起来。

近期有消息显示,6月26日猎豹移动CEO傅盛与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,在朋友圈就此也展开了讨论。而此事的起因,是傅盛转发了一篇朱啸虎否定大模型创业的内容,并配文称,“硅谷一半的创业企业都围绕 ChatGPT 开始了,我们的投资人还能这么无知者无畏”。引得朱啸虎亲自下场,双方在朋友圈开启了一番唇枪舌剑。


【资料图】

抛开其他内容,此次傅盛和朱啸虎的“交锋”围绕着一个关键点,那就是大模型到底是不是创业的机会。作为投资者的朱啸虎,给出了否定的答案,而想要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的傅盛,则站在了搞AI大模型大有可为的立场上。

就在一天后,朱啸虎发了朋友圈解释了此次他与傅盛的对话,重新强调了不要迷信通用大模型的核心观点,并表示“对大部分创业者,场景优先,数据为王。”

事实上,秉承这一观点的不止有作为投资者的朱啸虎。在同一时间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上,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也发表了以《大模型重塑数字世界》为题的演讲,其中他就说了这样一番话,“新的国际竞争战略关键点,不是一个国家有多少个大模型,而是你的大模型上有多少原生的AI应用,这些应用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效率。”

李彦宏与朱啸虎的观点不谋而合,那就是专注于具体场景的AI应用,要比大模型更重要。同为目前“百模大战”的参与者,百度和猎豹移动的领导者,为什么会对大模型的态度大相径庭呢?其实原因并不复杂,因为双方在大模型上的进度可谓是天壤之别。其中,百度的文心一言是国内最早与用户见面的大模型,而且经过了3个月的迭代后已经升级到了3.5版本,在效果、功能、性能上迎来全面提升,更是新增插件机制,使得其具备了生成实时准确信息的能力。

单纯从产品演进的路线上,文心一言目前极有可能已经是国内市场最接近ChatGPT的大模型了。可反观猎豹移动,刚刚在半个月前发布了基于大模型相关技术的企业服务产品“聚言”(chatmax.ai),也就是说属于猎豹移动自己的大模型尚未正式亮相。

所以利益的不同也决定了态度,“All in AI”多年、并在这一赛道有着深厚技术底蕴的百度,应该是目前国内市场的领跑者,而猎豹移动毫无疑问还处于追赶者的地位。

现在文心一言推出插件机制就是在向ChatGPT学习,其现阶段的目的也是以文心一言为支点开始启动平台化,并希望建立自己的AI生态。所以百度方面自然希望这个赛道的参与者越少越好,也希望创业者们都去开发AI应用,然后再到自己的平台上来发布应用,进而重演当年App Store的故事。毕竟相比于自己做产品,做应用商店来“收税”简直不能更轻松。

而李彦宏说AI原生应用比大模型数量更重要,则更像是一上车就喊赶紧关门。与之相对应的是,猎豹移动由于体量方面的因素,在建设大模型上暂时还无法自力更生,需要引入外部资金,因此强化投资者对大模型的信心,也就成为了猎豹移动现阶段的利益所在。

所以归根结底,近期围绕大模型发生的林林总总其实都指向了一个事实,那就是这是一个高投入、高风险、高回报的项目。可市场上的资金毕竟总归是有限的,因此矛盾也就出现了。

那么大模型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生意呢?其实,ChatGPT乃至微软的New Bing已经证明了大模型的想象空间极大,但在短期内一个单纯的大模型还很难产生商业价值,毕竟简单对话、图片生成,以及文字写作想要转化为用户付费并不容易。可如今要搭建一个大模型本身,就是需要消耗海量资源的。相比传统机器学习模型通常只能处理少量的特征和数据,大语言模型则可以处理海量数据和复杂特征,从而实现更准确、更复杂、更全面的任务。

相比之下,大模型需要更高的计算能力、更强大的硬件和更高效的算法,别的不提,英伟达的H100、H800、A100等计算卡就相当昂贵。据消息人士透露,仅字节跳动一家公司就已向英伟达订购了超过10亿美元的GPU,这无疑就是大模型高投入特征的具象。与此同时,AIGC(人工智能生成内容)本身目前还面临着版权、伦理等,多方面的风险。

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,大模型需要具备大算力、大数据和强算法等核心能力,技术门槛高、规模效应强,基本属于是巨头的竞赛。所以相比于豪赌大模型领域的创业者,就不如分散风险,投资开发具体AI应用的创业者。用一位AI创业者的话来说, “VC永远问我怎么盈利,怎么竞争得过大厂”。毕竟对于投资机构而言ROI才是关键,他们并不关心创业者的理想,而是更关注项目的盈利模型。

显而易见,关于大模型盈利这件事,如今即使OpenAI都还没有搞清楚,现阶段各巨头纷纷跟进大模型,很多也都是出于防御心态,担忧的是“人有我无”。事实上,如果单纯从现实层面出发,朱啸虎和李彦宏的观点对于创业者而言可行性或许要高得多,毕竟做细分垂直领域的AI应用,要比一头扎进巨头云集的大模型赛道更有可能成功。

作为巨头才能参与的游戏,创业者加入如今大模型的激烈市场竞争或许只能是“头破血流”,这个道理大洋彼岸的硅谷创业者其实已经门清。据统计,过去6个月美国诞生了超过1000家AI创业公司,其中绝大多数则都是在应用层。比如微软推出由AI驱动的办公神器Microsoft 365 Copilot、Adobe发布的生成式AI工具Firefly,这类直接面向C端、能帮助用户解决特定需求的产品,才是目前更受投资人青睐、也更容易成功的方向。

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壤壤,皆为利往。其实无论是李彦宏此次的演讲,还是傅盛和朱啸虎在朋友圈的互怼,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在鼓吹。

标签: